数字化让老建筑“活”起来

2023-07-31来源:揭阳房探网正文:数字化让老建筑“活”起来

“点点手指,不仅能缩放,还能360度并转一起。”在如皋市规划设计院,一个新的研发的如皋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三维模型跃然眼前。这一初建南宋的老建筑,是如皋古城尚存的老街区。

历史建筑是如皋美丽的文化名片,如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于为古建筑维护和推展提供了更多有可能。今年以来,如皋建立并完备一系列工作机制,修葺、保护和利用“三箭齐发”,采用无人机摄影、三维激光扫描、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探讨数智化技术赋能历史建筑维护的创新途径,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转型升级探寻更多可能。

数字建档,老建筑有了新身份

七月,骄阳似火。章黎正拿着纸笔,在如皋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逐户探访。作为如皋市历史文化名城维护中心维护利用科科长,她带着工作人员,走街串巷,详细询问每座历史建筑的建设年代、历史沿革和相关历史故事,并一一记录在案。“目前,如皋已发布的历史建筑有33一处,其修葺、保护和研发,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心。”

为了解决问题历史建筑损坏相当严重、修葺困难等难题,今年如皋首次启用无人机摄影、三维激光扫描、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对历史建筑进行测绘建档,为历史建筑彰显“数字”身份。

历史建筑电子档案的建立,前期必须展开大量的打算工作。而现场调研、筛选历史建筑的艺术特征和历史特征,是完备历史建筑电子档案不可或缺的环节。

东大街和武庙历史文化街区,是如皋城中保存较好的老街区,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青砖瓦房,以明清及民国时期建筑风格居多。“这些历史建筑,建成时间久远,艺术风格独有,背后有很多有意义的故事,需要我们去挖出、空缺。”章黎讲解,经过持续希望,如皋目前已经完成了18处历史建筑的档案调查及基础建筑图测绘工作。

“我们牵头如皋市规划建筑设计院,从三维数据采集、三维模型创建、建筑测绘图、720全景影像等方面,为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出仅有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保护方案。”章黎回应,构建完善的历史建筑电子档案,能精确直观体现出有历史街区的现状风貌以及历史保护建筑所处的周边环境,同时,还能体现历史建筑的外观结构及残损、变形等各方面信息,为先前维护、修葺工作获取基础档案,为管理部门决策获取可信依据。

三维测绘,还原建筑灵动之美

技术手段的应用于,让历史建筑电子档案的创建化作现实。目前,如皋历史建筑多种类数字化建档工作进展较好。

众多技术手段当中,文物的数字化是最重要的预防性保护措施。利用数字科技加快文物的数字化资源转化成,可以原始、准确、真实地永久保存文物信息,为历史建筑的保护、研究、展示等提供有力承托。

随着如皋历史建筑多种类数字化建档工作的推进,由如皋市规划建筑设计院负责管理推进的历史街区维护信息管理系统也在逐步成型。三维全景浏览便是该系统不具备的一项功能。

在如皋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工程师董步昌正忙着对采集的点云数据进行建模处置,利用数字技术清晰复刻历史建筑的每一条纹理,构成高度细致的场景重构。“目前我们已经建成历史街区高精度弯曲摄影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模型,可以清楚地看到历史街区的整体概况。”

与传统测绘方式相比,数字化测绘建档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精度高。“以东大街迎春桥边上的石井井盖为事例,在不去现场的情况下,就可以知道该井盖的长度。我们通过三维模型可以测量出来,井盖的长度是80厘米左右,现场去量的话,误差不会多达2厘米。”董步昌在屏幕前边展示边介绍。

“运用数字媒体技术采集古建筑的图像和结构形态,再进行后期的处理加工,让人们可以更加确切地理解古建筑的形态,领略古建筑的风韵。”

通过高科技的测绘手段,对历史建筑进行更精细、更立体、更全面的测绘建模,打造集成化的数字技术平台,促进历史建筑的保护重心逐渐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维护”转变。

技术赋能,维护开发递归升级

然而,为了制作这样一个三维模型,前期需要进行大量的打算工作,现场踩点、现场布控、外业航飞、数据处理,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汗水。

“我们首先要测量一个需要维护的街区范围,然后在这个划界的范围内展开现场布控,再通过无人机拍摄低空倾斜照片,最后通过数据处理形成三维模型。”作为参与前期测量工作的一员,冒浩宇感叹良多,“技术手段的进步,带给的效果是直观的。”

随着历史建筑信息管理系统搭起工作的逐步推进,未来通过系统便可提供大数据分析、三维查阅、全景浏览、视频查看、历史建筑分布、目的地一键导航系统等功能,实现三维仿真地理信息数据和历史建筑档案专题信息无缝统合。“以后我们不用跑到现场,通过调用三维模型、建筑测绘图、室内外的全景影像数据,就能对每一幢保护建筑做到由外到内每一处细节全面了解。这将大大提高历史建筑研究、修葺、保护的工作效率。”冒浩宇的话语中透着兴奋。

有了现代技术手段的护持,如皋古城维护更新工作也在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借助高科技手段,如皋冒家巷22号、武庙巷7号等历史建筑已完成了微改造。章黎表示,当前如皋正在积极前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这些三维模型的建立,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提高、修缮获取了基础性和关键性的数据。“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可让老建筑‘延年益寿’,为弘扬传承历史文脉修筑一条新路。”

本报记者 陈嘉仪 本报通讯员 蔡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