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5来源:揭阳房探网正文:房地产租赁新时代 北京租赁人口将会超过500%
今天我不太想得出结论什么明确结论,但是我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数据。我大概准备了七个角度,讨论一下“出租新时代”。
第一个角度:城市的人口
租房其实是大城市的问题,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出租市场都很稳定,因为租金平稳,租赁住宅的供应量也都非常丰富。
中国从1994年月房改到现在23年的时间,我个人指出中国房地产业还是真是的,总体来看,居民的住房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第二个角度:合理的交易量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增量思维。2016年,全国房屋交易1500万套,其中950万套是新房,550万套是二手房。对对比美国,大概卖了600万套房,其中550万套是二手房,50万套是新房。当然,我们也看到像北京、上海等城市,二手房交易量占到70%-80%。
我们一直在注目一个指标——“千人的流通亲率”,是指一个城市在合理或平衡状态下,应当有多少人能够通过二手房或新房市场买到或换到自己的住房。成熟期市场的历史均值维持在20—25‰之间。按今年3月份的数据看,北京大概40‰,但是这几个月来看,年化有可能只有6‰-7‰。这个指标过低的话,房价就会面对相当大的压力。
过去10年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房价涨幅也许多达10倍,但真正的房价下跌就十几个月。为什么?核心是如果今年的千人流通率过于的话,一定会有一波积压在明年,造成流通亲率上升。所以,我们要强调所谓的中性价值观,维持市场合理的流通率,是调控本身的目标之一。北京、上海的平均值首次购房年龄每年在往后推一岁,现在北京的是34岁。
第三个角度:买房和租房租房比例到底多少才合理?
我们辨别,未来中国的租赁人口占到比大概是1/3,城市越大,比例越高,北京未来会多达50%。
第四个角度:政府和市场
出租住宅的供应主体到底是C端、B末端,还是G端?所有城市都会经历这样一段时间:当城市发展出现社会阶层分化,政府就要展开救济,不会产生各种各样形式的公租住宅。
其实,各个城市的出租问题都会造成一些不好的结果,大概有四种。第一,贫困人口的集中化;第二,导致一些社会矛盾;第三,出租住宅不够,租金上涨,不会经常出现“回巢”现象,有一个数据我看了蛮愤慨,2014年英国20-34岁的年轻人和父母同住的比例为26%,比十年前高了很多;第四,代际传承问题,租房家庭的孩子很有可能也在租房,有房阶层的孩子也是有房阶层。
今天的问题都不是新鲜问题,是历史上出现过的。国际上很多城市最终解决问题是靠货币补贴。所以,我觉得政府在这里面的占比最差不要超过10%。当政府公租住宅比例过高,会导致占用太多资源,效率不够。
第五个角度:存量与增量
今天,全中国的租金规模大概是1万亿,显然不够,未来十年大概超过3万亿左右,其中我估算3千亿来自于持有型供应,所以从去年开始,我们跟很多开发商交流,实在这是未来十年的机会。那么,房子从哪来?因为我们是做到二手房名门的,所以我们一直看存量市场,存量有非常大的空间。不能一味地靠盖房子解决问题,较为合理的比重应该是:80%从存量解决问题,20%从增量解决问题。
北京和上海都有一个现象,30%以上的房子房龄多达20年。这些房子有个特点,方位不俗但居住于的舒适性差很多,所以,我们要循环利用,由专业机构进行改造再投入到新的市场里去。第六个角度:未来机构简化占到主流美国有很多专业化机构,发展很快,有专门做数据的,做线上平台的、做到出租服务的。北京某高校校长想要把他们的教师公寓委托我们进行管理,这都是未来很大的方向。
最后,来看下租金问题。
租金怎么算数合理?我们总看一个指标——房价租金比,其实不是很有意义。因为租金跟房价没什么关系,租金影响因素仅次于的是这个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全世界很多城市的租金负担比非常高,比如法国,一个月的收入40%需要交房租,所以,我感觉未来的租金总体是处在比较上升的通道。
来源:中搜财经
主页: lili    读者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