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楼市快讯
  •  > 多位两会代表聚焦“智能建造”,国家“双碳”目标迎来新挑战

多位两会代表聚焦“智能建造”,国家“双碳”目标迎来新挑战

2023-03-21来源:揭阳房探网正文:多位两会代表聚焦“智能建造”,国家“双碳”目标迎来新挑战

近日两会开会,针对“智造建造”话题,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及人大代表也带来了相关议案和议案。多名两会代表建议不应减缓应用智能修建产品技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http://img.zhux2.com/editor1646905510718011.jpg

2021年,“发展智能修建”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而今年1月,住建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到2035年,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

这意味着,传统建筑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正逢近日两会开会,针对“智造修建”话题,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及人大代表也带来了相关议案和议案。其中,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在议案中直指传统建筑业用工荒、环境污染等问题,并建议不应加快应用于智能建造产品技术,助力“双碳”目标构建。

“智能修建”备受热议 多位两会代表提案

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相继召开。两会期间,针对“智造建造”话题,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及人大代表带来了涉及提案和议案。

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递交了《关于减缓应用于智能建造产品技术、助力“双碳”目标、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另一位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美华同样对智能建造的落地给予了高度关注,并递交了《强化跨行业协作,推展智能建造高质量落地》议案。

此外,时隔去年建议“中国建造要做到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回头智能建造转型升级必由之路”之后,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烈云表示将继续提交有关智能建造与数字经济的议案。“做到数字经济,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是培育智能建造方面的人才。”丁烈云在拒绝接受媒体专访时说。

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及人大代表之所以如此注目“智能修建”话题,实际上与建筑业的经济地位和产业影响息息相关。

“十三五”时期,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在吸纳低收入、保障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等重要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到了2021年,建筑业总产值已经达到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1%,增加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为社会获取了超过5000万个就业岗位。

但是,在传统建筑业中,劳动密集型的特征依然明显,科技含量也尚待提高,建设方式粗放带给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通病均妨碍着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

杨国强在提案中就提到,传统建筑业因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劣、安全风险高等特点对年轻人吸引力持续下降,建筑行业“招工难”“用工荒”现象不断激化。同时,国家“双碳”目标也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2020年,住建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直言智能修建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到了“十四五”开局之年,“发展智能建造”更是被划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这意味着,建筑行业亟待在“十四五”时期已完成转型升级,以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适应崭新的发展时代。

建筑业转型如何落地?企业创新能力成关键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提出了今年发展主要的预期目标。其中,在经济数据方面,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5.5%左右,城镇追加低收入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掌控在5.5%以内;而在生态环境方面,李克强提到,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由此可见,新经济时代的发展一方面必须顾及效益,另一方面也强调可持续。那么,具体到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可以如何既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又避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杨国强在提案中就建议,不应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推广应用,减缓建立和完备智能建造创新监管机制与审定体系,同时加快建立智能建造相关标准体系。

王美华在提案中则明确提出了“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构建跨行业多方协作机制;强化技术与平台研发,具体智能修建的发展模式;减缓复合型人才培养,超越行业间科学知识壁垒和”等多项建议。

这些建议均与不久前住建部副部长张小宏公开发表的观点不谋而合。2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张小宏回应,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重点从多方面应从,进一步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增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其中包括“减缓推展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推进建筑机器人典型应用于”等。

实际上,在传统建筑业的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举措,无疑是需要行业从业者持续实行创新驱动战略,推展科技创新、数字技术与建筑业的融合,增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其中,行业头部企业的创新能力又将不会起到显著的带头作用。

比如碧桂园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全称“博智林”),过去3年多,公司持续探寻填补建筑机器人领域的空白。截至2022年2月底,博智林在研建筑机器人约有50款,其中有数21款投放商业化应用于。

近日,博智林建筑机器人更是构建了翻新阶段的多机协同施工,初步构建了原始的全周期施工闭环。通过高质量、平稳的施工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工地管理,博智林多机施工系统不仅可以有效地确保安全质量,还能提高作业效率,大幅减少返工亲率,同时通过精准计算材料用量与施工时间,也增加了建筑材料的浪费,降低工业污染排放及碳排放。

博智林多项应用于成果的落地,意味著国内智能修建应用于的发展迈入新的阶段。杨国强在提案中就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5G、新材料等技术与建筑业的融合,智能建造的时代正在到来。”

在他看来,国内已经可以实现建筑机器人、建筑信息模型(BIM)、新型装配式建筑等产品和技术在工程项目的协同作业,应用于勘查、规划与设计、生产、施工、监管与竣工验收、运维与管理等建筑施工环节,能够很好地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和效率,也需要大幅增加工地上的建筑垃圾和废弃物,增加碳排放,助力国家构建“双碳”目标。


主页: 天高云淡    阅读原文


金赛药业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 金赛药业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品牌 生长激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