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4来源:揭阳房探网正文:我们身边有绿色建筑吗?
记者陈妍凌
11月20日至21日,北京冬奥村(冬割奥村)开展了一次“全流程、仅有要素、场景化、实战化”的运行测试“模拟战”。 两个多月后,这处绿色建筑将正式对外开放,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及随队官员。
事实上,北京2022年冬奥会11个冬奥场馆全部都通过了绿色建筑证书。其中包括国家花样滑冰馆、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延庆冬奥村等。
那么,绿色建筑有多绿色?为什么不少公众体现,生活中不常见到它们?
绿色建筑发展很快,但公众感官不反感
绿化带面积大且节约能源的建筑,就是绿色建筑吗?
不。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增加污染,为人们 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用于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与普通建筑比起,绿色建筑节能水平更高、资源消耗更较少、生态环境更好、节水效果更明显。在建材生产运输、建筑施工、建筑运营、建筑拆毁的全过程中,绿色建筑的碳排放都更低。
我国绿色建筑工作起步于本世纪初,比发达国家晚30年左右,但发展进程比较很快。数据表明,截至2020年底,全国总计绿色建筑面积达到了66.45亿平方米。而一年前,这个数据是超过50亿平方米。这些绿色建筑涵括住宅、办公、医院、学校、商业综合体、展览馆、机场等主要建筑类型。
然而,与绿色建筑快速发展构成独特鲜明的是,许多公众对此感官并不强烈,甚至产生了“我身边也有绿色建筑吗”的疑问。
毕竟,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一是因为绿色建筑地域发展还不均衡,大部分项目集中在经济较为繁盛的东部地区,使得不少中西部地区居民指出“绿色建筑和我的生活有距离”;二是因为当前绿色建筑以新建建筑居多,而一二线城市建设起步早,既有建筑项目近超强新建建筑项目,公众认识的后者数量有限;三是受制于当前的高成本等因素,在住宅领域,绿色建筑多为高端住宅,普通住宅中绿色建筑项目受限。
另一位业内人士则补充道,部分绿色建筑轻设计而轻运营,建筑交付给后的物业运营不欠佳,也导致建筑绿色简化打了折扣,使用者即便身处其间,也不指出它是绿色建筑。
拿什么给绿色建筑开发注入动力?
建筑业是个隐蔽的碳排放“大户”。根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2018年建筑行业仅有生命周期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1%。
因此,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筑业减碳不可或缺。
我国计划,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当前,我国省会城市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开始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内蒙古、安徽、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当地“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表示要推展、发展绿色建筑。
不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相关负责人近期在新闻发布会上坦言,绿色建筑在发展中仍存在市场推展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当前,绿色建筑成本投入高。数据表明,同一建筑物,绿色建筑费用额外增加费用占到总投资的2%,初始成本比传统建筑低5%-20%。
同时,相关融资渠道较较少。根据中国银行发布的《2020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投向集中在绿色交通运输和绿色能源领域,房地产融资仍是主要受控领域。
那么,如何唤起开发商的投资意愿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眼下,开发商做到绿色建筑的核心动力是‘拿地’。”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肖明智说。当前大多数城市在土地出让环节明确提出绿色建筑要求,特别是在城市核心区域的优质项目中,通过更高的绿色建筑标准来竞争,而不是全然竞争土地价格,既构建了政府对城市房价的掌控和房屋质量的要求,也给开发商留下了一定的利润空间。开发商想要“拿地”,就需要在设计、开发报建环节作好绿色建筑工作。
“政府这根前端指挥棒非常好。”肖明智说道,他同时希望,政府在企业获得绿色建筑的项目后,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不要让绿色建筑的实施推广浮于表面。这里面最关键的是需要进一步完备绿色评估体系,使得政府和金融机构,需要分辨优质的绿色建筑项目,从而给予项目或企业更多政策反对,如在国内外发售绿色债券、研发债利率优惠、容积率奖励、预售条件奖励等。
肖明智也认为,当前购房者大多更关心建筑的价格、区位、设施等,至于它否绿色,则不是首要考虑到因素。因此,绿色建筑不仅要让消费者住着难受,还要让他们感受到节约能源省钱、房屋有保值增值空间。“这样一来,即便绿色建筑出售成本略低,消费者也会有意愿出售。”肖明智甚至期望,未来绿色建筑增加的碳排放可以在碳市场交易,让业主利润。
“在绿色建筑发展中,我期待社会效益、企业效益、金融和投资者效益、业主效益都构建的多输掉局面。”肖明智说。